2024-07-08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近日从南岸区获悉,今年二季度以来,南岸区按照数字重庆建设推进会要求,将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作为重点,在承接市级七大板块、57条跑道、456条子跑道基础上,梳理出南山交通运行、残疾儿童救助、超充站建设管理等8条区级特色子跑道,结合实际谋划8个区级重点应用,通过加快开发应用场景,加快提升贯通实战能力,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难题
2.5公里长的一条路
“节假日堵车是家常便饭”
南山作为重庆名片,素为市内外游客所青睐,山上还有学校、居民区、风景区等,每逢周末节假日和学生上下学等重要节点,游客、学生、居民出入叠加,容易造成交通拥堵,长期饱受诟病。
“去年‘五一’假期,我带外地朋友去山上吃火锅、看夜景,没想到短短几公里路,硬是堵了一个多小时。”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市民刘纲对此仍记忆犹新,当天晚上,他和朋友直到8点过才吃上火锅,“也不是没考虑过节假日会堵车,但没想到会这么堵。”
记者了解到,时常发生拥堵的这条路叫龙黄路,长约2.5公里,虽然这并非进入南山的唯一道路,但因其距离短、可直抵南山中心地带,且到学校、居民区、风景区、餐饮街的距离都比较适中,因此是大多数司机进入南山的首选。
“在周末节假日或有活动举行的重要节点,这条路堵车是家常便饭,严重时堵上一个多小时也是常态。”南岸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指挥室主任黄智介绍,龙黄路虽然看似不长,但由于弯多路窄,双向均为一车道,还有不少急弯或急掉头,导致通行能力有限。他们曾统计过,在平峰时段,龙黄路上山的车流量在每小时800辆左右、下山的车流量在每小时900辆左右,而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下行车流量会激增至每小时1000至2000辆。
另一方面,由于附近学校、景区周边没有大型停车场,很多车辆不得不停靠在路边,让本就拥堵的交通更加不堪重负。黄智以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为例介绍,该校有近6000名学生,周边只有零散、小型停车场可以临时停车,如遇开学放假、周末接送等高峰,家长只好将车停在路边,造成现场交通拥堵进一步加剧。
“其实这条路平时并不太堵,以往我们应对这些重要时间节点,主要依靠增派交巡警现场指挥。”黄智说,在交通拥堵严重的时段,他们仅在学校附近就要派出8到10名警力,但因为整条道路堵车绵延几公里,这种被动应对式的疏散方式,其实收效甚微。
应对
接入感知设备3600余个
设置三级处置预案
今年5月以来,随着“南山缓堵保畅”应用场景上线,“南山龙黄路没那么堵了”给不少市民留下深刻印象。数据显示,该应用场景上线以来,当地交通拥堵时间平均压缩一半。
“暑假前我开车去学校接娃儿,只用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就下山了。”家住南岸区铜元局的市民杨文军谈起这一变化时,显得很开心。他记得今年春季开学时,自己送孩子返校,都能看到校门了,却因为一路拥堵,差不多20分钟才开到,加上返程下山拥堵,这一趟花了他差不多两个小时,“感觉比去趟近郊区县还费事。”
这一前一后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首先得益于我们从感知预警着手,让道路运行的流量、速度等数据实现了实时掌握。”黄智说,他们将全区包括RFID(无线射频识别)在内的3600多个各类感知设备接入“南山缓堵保畅”应用场景,这些感知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电波、视频监控等方式实时获取交通信息,包括车辆速度、流量等数据,有助于平台确立评价参数和预警阈值,进而形成预判。
记者了解到,南山交通运行作为南岸区8条区级特色子跑道之一,下设有游客增多、学生放学、交通事故等12个二级子跑道,并对南山片区30多个交通拥堵要素进行落图,实施红、黄、绿分级赋色预警。其中,红色代表正在发生拥堵、黄色代表即将发生拥堵、绿色代表平安畅通。借助南山片区的各类感知设备,可动态显示点位状态,精准叫应公安、城管等跨部门治理力量,做到“位置可见”“状态可知”“指令可达”,实现拥堵风险“一屏掌控”。
“借助感知设备和平台预警,我们能够实时掌握哪些时间堵、哪些地方堵,数字仿真模型的分析推演,则为我们对信号灯控制、交通组织等方案优化提供了决策支持。”黄智介绍,他们借助上述数字化手段,针对南山片区设置了三级处置预案,一旦触发拥堵报警,区治理中心将根据智能预案,第一时间分拨至部门、镇街响应处置。比如车辆流量在每小时500辆以内时,启动三级处置预案,派执勤警力前往处置;车辆流量在每小时500至1000辆以内时,启动二级处置预案,增派警力的同时,还有城管部门等协同处置;车辆流量在每小时2000辆以上时,启动一级处置预案,除南山片区全部警力上岗之外,还跨部门多部门联动处置。
随着多部门、跨部门数据的接入,让缓堵保畅由交巡警“单打独斗”线性处置向跨部门、跨区域协同联动转变。
例如,6月20日,南岸区教委上报信息称,6月21日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放学人数将超过2000人阈值,触发一级处置预案。南岸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自动向区公安分局、区交通委、区城市管理局、南山街道推送信息,各单位按处置预案协同处置,当天未发生长时间、大面积交通拥堵。
延展
以贯通实战能力
推动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通过RFID+体征算法+数字仿真+处置预案+治理力量综合施策,‘南山缓堵保畅’应用场景将被动疏堵变为主动防堵、治堵,取得积极成效。”在南岸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负责人田中看来,这只是南岸区建设实战枢纽,实现三级贯通的一个缩影。
平台贯通方面,作为首批承接使用新版驾驶舱的区县,南岸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向上与市治理中心、向下与镇街基层智治平台全面无缝衔接,提前完成15个镇街L2级实景地图全域覆盖,推进长嘉汇L3级实景地图建设,全面实现平台贯通运行。
数据贯通方面,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既全量承接市级七大板块、57条跑道、456条子跑道,还推出8条区级特色子跑道;归集区级城市体征指标2415项、特色体征指标39项;编目归集数据3398类、5.4亿条,下沉镇街数据103类、1840万条,实现数据归得起来、沉得下去、用得顺畅。
应用贯通方面,接稳兜住市级33个应用基础上,南岸区还结合实际自主谋划8个区级重点应用,累计流转事件18.4万件,区级、镇街两级业务协同处置多跨事件393件,实现事件高效协同处置;对标落实市级制度,区、镇街两级建立制度23个;明确板块长、跑道长牵头负责机制,推动落实事件贯通、体征指标设置拆分等工作;构建平急融合分级分类指挥体系,形成“多格合一”、联勤联动指挥机制;完成镇街机构改革,镇街治理中心全面实体化运行。
以涂山镇为例,今年以来,该镇解决矛盾纠纷、安全隐患1266件,网格、村社闭环处置事件8712件、处置率92.95%,电诈发案率同比下降25%以上,“民呼我为”满意率同比上升8.6%。(记者刘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