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将海信从一家地方小厂变成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之一,即将跨入世界500强时,国内家电行业元老周厚健正式隐退。
3月13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海信集团内部获悉,3月12日下午,周厚健在海信大厦一楼参加了一个简短的“信印”标志揭幕活动,表达海信对“诚信”至高无上的尊崇,随后在集团每月例行的经营工作讲评会召开之前,宣布自己已辞去海信集团董事长职务,正式退休。
在周厚健任职期间,海信没有满足于国内市场,而是早早将目光瞄准了海外,周厚健提出“大头在海外”的设想,如今正在变成现实。
作为周厚健执掌海信的最后一个完整年度,2021年,海信实现营收1755亿元,其中,海外收入占比42%。
40年老兵正式退休
从履历来看,周厚健1982年大学毕业加入海信一直到2022年正式退休,服务海信40年,执掌海信30年。
海信官方对周厚健作出评价时提到,作为技术偏执狂,周为海信奠定了工程师基因,让创新与研发成为海信的澎湃血脉,并对整个中国家电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位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回顾这些年在海信的经历,周厚健最满意的还是显示技术的自主化。
面对包括LED背光液晶、OLED、QLED和激光显示等多种技术与产品路线并存的时代,周厚健坚定表示激光电视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作为全球首家推出激光电视的企业,海信已经在激光电视领域投入了15年,逐步让“激光电视、换代首选”逐渐成为共识。
去年9月份,海信集团控股公司副总裁于芝涛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品牌与应用场景覆盖方面,激光电视阵营百花齐放,已比肩液晶电视。”
于芝涛的观点,源于我国彩电市场格局的变化。在现今中国彩电业竞争格局中,市场主要为液晶电视(LCD)占据,量产只有7年的激光电视,只能算是新生力量。不过,在中国彩电销量有可能创下近十年“新冰点”之时,激光电视在今年全面“起势”。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看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后,我国激光电视产业链企业,正围绕芯片、高品质镜头、激光器、屏幕等核心部件进行技术升级开发,今后3年至5年,我国的激光显示将实现从技术领先到产业领先的跨越。
相比于在技术上的偏执,周厚健还为海信留下了超前的产业布局。早在2006年,周厚健正式树立“海信未来发展,大头在海外”的国际化战略。
在一位家电企业高层的记忆中,海信国际化战略的背景是,中国家电产业进入震荡调整期,国内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头部家电企业纷纷转战海外发展。
在实现“本土化”运营过程中,海信从2015年起密集展开了海外并购——当年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2018年重组日本东芝映像公司;同年,又收购欧洲高端白电品牌古洛尼;2021年3月,启动对日本三电控股的收购。
接任者面对B2B出海挑战
3月12日晚间,众多海信员工在朋友圈分享“周董,九万海信人感谢您”海报,还有周厚健与林澜为“信”字牌匾揭幕的照片,这也象征执掌海信40年的周厚健,正式将接力棒交到了林澜的手里。
半年前,张瑞敏辞去了海尔集团董事会主席的职务,正式交棒给周云杰。至此,青岛两家年收入过千亿的航母级企业,都完成了换帅。
周厚健此次退休,并没有像张瑞敏退休时那样举办隆重的仪式。海信在内部文章中称,“没有鲜花没有红毯,没有标语横幅与隆重的大会,只有依依惜别的同事情谊和长时间的致敬掌声。”
作为周厚健的接任者,林澜生于1958年,此前在英国AMWC公司、GE动力系统公司等国际企业担任管理岗位,早年与海信并无交集,直到他在2002年加盟了科龙集团。
2006年后,海信收购科龙,林澜从一个科龙人变成了海信人。改换门庭,重新适应环境,对大多数人来说并非易事,但对于林澜来说,这无疑是一次腾飞的机遇。
也正是在2006年,海信确立了新的国际化战略。彼时的海信,除了需要科龙的空调业务,更需要的是他们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而林澜正是科龙海外业务的负责人,来到海信之后,周厚健找到了开拓国际业务最合适的人选。
去年10月,海信曾公开表示,预计海外收入最快在3年时间,就可以超越国内。林澜作为海信国际营销的一号人物,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获得周厚健的推荐,从而成为海信的新掌门。
1月18日,海信集团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集团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755亿元,同比增长24%,创历史新高;海外收入731亿元,同比增长33%;海外收入占比42%。
不过,在“大头在海外”从理想照进现实之际,周厚健领衔的海信管理层,却也发现了另外的不足。
“今天,我们国际营销的单月收入已经突破了8亿美元,进步非常大。但也应该看到不足,尤其是对B2B产业拓展方面的重视,远远不够。”在2021年11月举行的海信国际化战略专题会上,周厚健明确:国际化的下一个重要突破口在B2B产业出海。(记者彭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