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躺在床上听听有声书,这样的场景对很多人来说早已不陌生。“听书”,作为一种不算新鲜的阅读方式,正覆盖到越来越广泛的读者群。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中国有声书的读者规模有望增至4.78亿人,市场规模将增至63.6亿元。用户和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带动相关企业深耕技术创新,引导有声读物朝着智能化方向纵深发展。
潜力巨大深度读物受捧
2018年1月,谷歌应用商店宣布向全球45个国家的用户提供9种语言的有声书籍,用户可通过安卓系统、苹果系统、网页等渠道收听有声读物。不久,Apple Books(阅读软件)增加播放有声书籍的功能。行业巨头纷纷试水,看重的是有声读物背后迅速增长的用户规模和可观的市场潜力。
在国内市场,2018年11月,阅文集团有声阅读品牌“阅文听书”正式亮相。同月,视频网站哔哩哔哩宣布全资收购猫耳FM(调频广播)。可见,行业布局速度明显加快,有声书平台若想获得更多用户,必须提高收听体验。
什么类型的有声读物最受欢迎?调查显示,用户对深度读物的偏好度明显上升,其中,一线城市用户最为偏好的品类是人物传记类有声书,占比29.8%;二线城市用户最为偏好的品类为都市生活类有声书,占比36.5%;三四线城市用户偏好文学名著类有声书,占比34.7%。有声书让用户在工作之余得以消遣,实现深度阅读、获取更多资讯和信息成为多数用户收听有声书的重要目的。
在经历版权争夺、恶意刷榜等无序竞争后,如今的有声书市场正逐步回归理性。用户数量增长固然重要,如何提高用户黏性、完善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精细化内容才是平台关注的核心。市场回归到依靠内容发力、进行良性竞争,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可以预见,今年平台将进一步借助内容发力,探索新的内容表达形态。
拓宽场景发挥技术优势
如今,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等综合平台和以懒人听书、酷我听书为代表的垂直平台,基本将有声书市场划分完毕。其中,综合音频平台领先优势明显,有声书市场的竞争格局已基本形式。如何在角逐中突出自身亮点、充分发挥新兴技术优势、完善用户体验,是有声书平台在“下半场”的比拼焦点。
2018年9月,讯飞阅读发布“定制声音”功能,用户可录制10段指定文本,声音经后台上传并通过系统自动采集、处理,成为本地读书的“主播”,随时为用户服务。几个月后,喜马拉雅也推出AI(人工智能)音箱小雅Nano,展示其发力智能化市场的决心。
与此同时,技术创新不断催生出新内容与新表达形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力量在有声书内容创作、用户运营等方面大有可为。更为重要的是,基于物联网的发展,不同智能终端在不同场景下的潜能被激活,有效拓宽有声书的应用场景,“随时随地、随走随听”的智能化未来逐渐成为现实。
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有声书平台在活动营销上下足工夫。比如与主播互动、开展会员促销等,以获得更多优质用户青睐。
个性定制完善阅读体验
有声书市场蓬勃发展,吸引了行业巨头“跨界联姻”。为实现用户多场景的阅读需求,日前,腾讯科技与讯飞有声达成内容深度合作,旨在为读者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优质”的阅读体验。围绕数字内容有声化,腾讯科技“虚拟主播”上线,播报科技类相关资讯。同时,讯飞有声引入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内容,实现“强强对话”。
技术能为未来的有声读物带来哪些惊喜?答案正逐步显现。提供不同主播的声音选项,让用户在不同语言、风格、音色间选择适合自己的“说书人”。不仅如此,朗读界面可进行语速调节、设置背景音乐。“2.0时代”的有声书,为用户打造个性定制,在转型路上行稳致远。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虚拟主播“进宝”所应用的是讯飞有声为其打造的定制化语音功能,一经推出便引发广泛关注。凭借自身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深入探索,讯飞将“复制”用户声音变为可能。有声书“2.0时代”,语音合成技术将为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收听体验。(本报记者 孙亚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