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电信网络诈骗任重道远 呼唤个人诚信支援

2019-01-18 来源: 科技日报

  近日,191名利用网络刷单实施诈骗的犯罪嫌疑人被我国公安机关从老挝押解回国,涉及国内多个省区市的800余起案件成功告破,涉案金额6000余万元。

  虽然各产业链条及国家有关部门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一刻不敢松懈,但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也在时时翻新,整体对抗形势依然严峻。

  诚信缺失专项治理新挑战不断

  岁末年初,坏人作恶高峰,作为“诚信缺失专项治理”的重要内容,防治电信网络诈骗迎来年度考验。

  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对科技日报记者说:“随着打击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电信网络诈骗呈现诈骗目标精准化、诈骗脚本复杂化、诈骗链条产业化等特点。”

  “精准化”是指不法分子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个人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诈骗,从“广撒网”向精准诈骗转移。

  “复杂化”是指不法分子在制定“骗术”方面紧跟社会热点,利用社会热点事件传播范围广、关注度高的特点,编造与社会热点事件紧密相关的话术,诱使用户上当受骗。

  “产业化”是指不法分子从脚本编造、诈骗实施到销赃分赃,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已形成了一条跨地域、企业化运作的犯罪产业链。

  通信专业博士,原陆军工程大学副教授张弛对科技日报记者说:“经过安全专家的反复提醒,我们早已对短信诈骗有了警觉,知道只要不主动转账就安全。但是,短信诈骗的技术升级了,甚至不需要用户的任何操作,在睡梦中就能把你的钱偷走,警惕性再高也无济于事,这让我们每个人都处于危险之中。”

  就像处于贩毒源头的毒枭很难抓到,虽然公安部门一直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遗憾的是,抓到的多是一些低端骗子。

  张弛就曾潜伏在一些不为普通人所知的诈骗交流群,发现有“隐形人”在群里抛出制造接收机和伪基站的教程,详尽完备到普通人都能组装成功,并在发布“关键技术诀窍”购买方法后迅速消失。

  张弛说:“躲在暗处操纵着黑产的‘隐形人’,可能是正在大学教书的教授,也可能是互联网公司的安全专家,非常善于隐匿自己,发个帖子会在全球各地跳转很多代理服务器,像《绝命毒师》里的老白那样难以追踪和抓获。”

  这是黑产依然猖獗的主要原因,也是“诚信缺失专项治理”工作的最大挑战。

  源头阻击部队呼唤个人诚信支援

  在谈到信息通信行业做好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局副局长杨宇燕强调,构建行业网络诚信体系,首先需要夯实基础。

  中国电信网络安全专家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在诈骗打击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发挥的最关键作用在于切断诈骗的‘通信联络’,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监控拦截诈骗短信、诈骗电话、诈骗网站及恶意软件,同时也包括对广大客户发布各类诈骗风险预警。”

  据了解,中国电信建立了集团级异常话务防范系统和各省防诈骗系统,对超短、超频、涉诈等异常话务进行拦截封堵,2018年累计拦截异常话务3.8亿次呼叫;中国移动通过自主建设的诈骗电话管控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累计拦截诈骗电话逾6亿次,累计监测处置手机恶意软件180余万种,封堵钓鱼网站4.3万余个。

  为从源头上加强业务管理,我国各大电信运营商均已实现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在针对最新诈骗场景,对全网用户推送风险预警的同时,与公安部门保持着密切联动。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国移动与公安部门联动开展的对受害人的“事中劝阻”,就有效挽回人民群众财产损失约6亿元。

  在产业链条和相关部门加紧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同时,公众层面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已有很大提升,相比之下,“公众诚信体系”环节的工作却没有跟上。

  中国电信在“反诈”中监测到,兜售实名制通信卡的行为普遍存在,这使得部分“涉诈”实名制手机卡户主虽不直接参与诈骗,却为诈骗分子提供了通讯便利。目前,对这些“涉诈”手机的机主未有惩戒措施。

  对此,中国电信建议,对涉及电信网络诈骗的个人和企业建立诚信体系,以实现违法违规主体和相关责任人“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责任编辑:朱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