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余个城市家庭“打卡”偏远山村

2024-09-10 来源:重庆日报网

LOCAL1725925434917FWG2SBM2ZM

  村民杨洪兰家门口,一块稻田成了学生们的插秧“试验田”。(受访者供图)

  高温时节,位于川渝交界处的江津区白沙镇复建村碓窝山陶桥家庭生态农场人气很旺,一群来自重庆中心城区的市民正兴致勃勃地采摘猕猴桃。

  “城里热得很,我们这里很热闹!”9月7日,复建村党委书记肖年华称,复建村是“国家森林乡村”,虽然距离中心城区远了点,但空气好,好吃的、好玩的也多,村里还建起了研学基地,“几年来,全村累计接待了50余个旅行团,300余个城市家庭,每年村集体收益30多万元。”

  西瓜采摘节、杨梅品鉴会等,从一日游、周末游再到拓展游,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带着孩子在这里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曾经的复建村“地无三尺平”,路难走、车难行,为啥这么多城里人愿意走进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呢?

LOCAL17259254474224PMR1TBQ5L

  复建村累计接待50余个旅行团,300余个城市家庭。

  公路修进山

  从白沙镇出发,山路蜿蜒曲折,但有6米宽。

  “以前没有一条水泥路。”肖年华介绍,复建村位于江津区南部大山深处,“七山一坪”拥村而落,与四川合江县石龙镇交界,过去交通闭塞、产业落后,“路难走、车难行,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

  虽然交通区位条件差,但复建村海拔400至900米,年平均气温只有17℃,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绝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境内有野生桫椤、中华里白、鹅掌柴、板蓝等物种。

  “盘活用好资源,基础设施是关键。”复建村老支书苏乐华回忆,10多年前,复建村第一次启动修路,100多名村民暂停外出打工,硬是挖出了一条10.5公里长的村道。

  在脱贫攻坚战中,复建村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镇村两级将提升出村路、打通入院路、完善产业路放到了首位。短短几年时间,全村硬化、整治各类道路44公里,改善了村民的生产出行条件。

  与此同时,复建村还新建了17口蓄水池、整治了13口山坪塘、为131户困难群众改造了危旧房,全村累计实施基础设施类项目30余个。

  “未来还会更好。”苏乐华说,复建村毗邻的白沙镇松林岗社区鹅公水库正在修建中,“水库投用后,我们水、路都不愁了。”

  人才回了家

  复建村的改变,引来外出村民的关注。村民陶桥参过军,退役后又在外跑了十来年销售,2016年回村创办了家庭农场。

  “只有干劲儿不行,还要有技术、懂市场。”白沙镇党委书记曹均平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都需要致富带头人,镇里不但在水、路、电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还推荐创业者参加种养技术、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培训。现在,陶桥已试种成功5个猕猴桃品种。

  村民蒋庭财也放弃了中心城区的服装生意,回村成立重庆科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起70余个蘑菇生产大棚,每年销售羊肚菌、赤松茸、平菇等约200万元。

  村民返乡创业,村里探索“村集体+公司+脱贫户”股份合作制,与重庆科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陶桥家庭农场等合作,带动脱贫户入股,既支持新农人做大做强,又带动脱贫户增收致富。

  现在,复建村集聚起135名农村实用人才,引导他们成立7个专业合作社、6家农业企业、2个家庭农场、2个养殖场,发展壮大了食用菌、油茶、糯玉米、雷竹、李子、杨梅、黑山羊、林下土鸡等多个产业项目,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困难群众累计分红10万余元。

  “有了好产品,还要有好品牌。”本土人才秦杰回村后参与农产品销售。他牵头建立农产品溯源管理机制,同时注册“金复建”“碓窝山”等3个商标,形成“大山有礼”系列主题产品,既在线上平台销售,又在线下直营店叫卖。

  截至目前,复建村销售农副产品1000余万元,村集体年均收益达30多万元。

  游客进了村

  产业发展起来后,复建村的农产品不但卖到了山外,大批城市居民也进村采摘。

  “地势偏远是劣势,绿水青山成优势。”复建村的古树、古街、古道等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有一棵黄葛古树树龄达1000年。复建村也因此获评“国家森林乡村”。

  深圳自信朗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自信朗朗公司)联合创始人胡馨予称:“看中的就是保存完好的青山绿水。”

  复建村邀请自信朗朗公司规划设计,依托全村“刁家山、谭家山、雷家山、燕头山、复建山、碓窝山、狮子山、滚子坪”等“七山一坪”,打造“自然+运动”相结合的柒山营地,将课堂“搬”到自然场景中,打造山野夏校和山野冬校,为6—12岁孩子提供独立生活、学习、玩耍的空间,形成26平方公里的无边界乡村体验基地。

  在村民杨洪兰家门口,一块稻田成了学生们的插秧“试验田”。杨洪兰发现,稻田租给学生们“插秧”,既有租金,还能收割一些稻谷。最关键的是,她将种田的时间用来种菜、养鸡,又多了一份农产品销售收入。

  “走最野的路、吃最土的菜、看最美的景、享最欢的乐。”正带着孩子在复建村游玩的李明来自中心城区。他说,一到周末,村里的稻田间、果园中、菜地头、溪流里,到处都是城里孩子嬉戏欢笑的身影,“临走,小车的后备箱装满了农产品,一周的蔬菜又备足了。”

  据统计,自研学基地投用以来,复建村累计接待50余个旅行团,300余个家庭,20余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拓展训练。(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王先明彭瑜)

责任编辑: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