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脱贫攻坚集中歼灭战

2019-10-17 来源:重庆日报

  打响脱贫攻坚集中歼灭战——重庆聚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纪实。

1571276566634718.jpg

  9月7日,万州区长岭镇安溪村1组冉家院子,新建的民居风格D级危房集中安置点和五保家园前,孩子在长辈的陪伴下玩耍。首席记者 谢智强 摄

1571276584329967.jpg

  9月10日,石柱中益乡小学,孩子们在电教一体教室上数学课。记者 崔力 摄

1571276604722374.jpg

  4月24日,潼南区桂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入户为贫困群众体检。 通讯员 李扬 摄

  10月8日,国庆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清晨。

  大山深处的酉阳自治县车田乡清明村三桥小学响起了琅琅读书声。新学期,这所位于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山村小学大变样了:破败老旧的民房教室成为过去,崭新的电脑、宽敞的阅览室、干净的食堂……全校44名孩子惊喜不已。

  摆脱绝对贫困的标志,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今年,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以来,我市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将扶贫举措精准到人头,统筹到区域,打响了一场聚力攻坚脱贫突出问题的集中歼灭战。

  聚焦精准

  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重庆视察,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总书记翻山越岭,“换了三种交通工具”,重点要看的就是“两不愁三保障”,为何?总书记自2015年以来亲自主持召开的第六场以脱贫为主题的跨省座谈会,要谈的也是“两不愁三保障”,为何?

  一方面,“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另一方面,它关系着民生,关系着人心向背。“岁末锄犁倚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缺衣、少食、居住条件差等问题困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如今有机会在这个时代得到解决,甚至教育、医疗问题也将更有保障,共产党人怎能不竭尽所能。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市委、市政府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性战役、底线性任务、标志性指标,高位推动。

  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唐良智切实履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职责,分别召开13次市委常委会会议、10次市政府常务会议、5次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特别是“两不愁三保障”工作,以上率下常态化抓脱贫攻坚。22名市领导“定点包干”指导推进贫困区县、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工作。

  同时,我市按照“坚持现行脱贫标准,既不拔高,也不降低”要求,建立健全“两不愁三保障”政策体系。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提出155条工作措施。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制定《重庆市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实施方案》,提出6个方面23条政策措施。市级有关部门和区县党委政府也陆续制定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

  进户看院子、抬眼看房子,伸手开管子、进门开柜子,走近问身子、坐下问孩子。芳菲4月,一轮全覆盖走访在山城大地拉开帷幕。经过摸排,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有2.7万户近8万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未实现完全保障。其中,“两不愁”已基本解决,“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摸排出5155条问题,还存在薄弱环节。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种种措施,为逐项、逐户、逐人对账销号奠定了基础。

  聚焦教育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上不起学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义务教育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根基。

  近两年来,我市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入学和资助政策,实施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非寄宿学生生活费资助等政策,解了一大批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燃眉之急。另一方面,35个区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督导认定,义务教育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对照国家‘义务教育有保障’的要求,我市义务教育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舒立春坦言,一是控辍保学还需进一步落实落细;二是精准实施资助还存在薄弱环节;三是农村学校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农村学生上学远、乘车难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面对问题,逐个击破。今年,我市持续细化攻击点位,分别投入10.9亿元、38.4亿元,加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精准落实各类学生资助政策。

  金秋,重庆日报记者走进石柱中益乡小学,但见校舍窗明几净,红蓝相间的塑胶操场干净整洁,重新整修的食堂宽敞明亮,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们神情专注,琅琅读书声传出教室,在美丽的校园上空回荡……

  “今年我们新修了住宿楼,建宽了食堂,全力保障孩子们吃得好、住得好。”中益乡小学校长谭顺祥告诉记者,按照目前教育资助政策,贫困生每学期有400元营养午餐补助和500元生活补贴,住校生每学期额外享受750元住宿补助,孩子们吃住都免费,再也不会因贫失学。

  云阳县凤鸣镇农建村十七组,每天早上9点过,11岁的贾玲薇就会在家门口翘首以盼,盼望着老师的到来。贾玲薇是个不幸的孩子,从小患有脑瘫导致双腿和手指有些变形,无法独立行走和正常抓握东西,只能整日坐在特制的轮椅里,语言表达上也不太清楚,她的教育问题成了家里挥之不去的阴影。“放在以前,也许娃儿一辈子都读不上书,甚至认不到几个字。”母亲丁兰说。

  幸运的是,由于有了送教上门的政策,学校教师走进了家门,让小玲薇获得了学习的机会。目前,小玲薇已经拥有了小学四年级的识字量,可以自己看一些简单的故事书,身体也有好转。

  “谢谢党的好政策,我的女儿不会是文盲了!”朴实的母亲一个劲儿地道谢,老师们的默默付出宛如一缕春风,吹走忧伤,温暖心灵。

  聚焦医疗

  线上线下织密“健康网”

  因病致贫是扶贫路上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尤其对贫困群众而言,“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干”,话语间对病魔的无奈溢于言表。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这样的无奈正在减少。

  几个月前,奉节县49岁的贫困户胡绪彩因患尿毒症到县中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后,她和丈夫寿明金收拾行李准备出院回家。寿明金来到建卡贫困户“一站式”结算窗口,一刷卡,一张数字清晰、罗列详细的就诊费用结算单就生成了,总共56851.17元的医疗费用通过政策减免后,胡绪彩仅需缴纳4886.3元。这让她感动得流泪,健康扶贫政策真惠民!

  无独有偶,巫山县双龙镇洞桥村贫困户陈先翠在县医院住了14天的院,医疗费7000多元。但由于享受到了扶贫政策,她的床位费由医院负担,国家补贴3000元,民政补贴一部分,医疗保险再报销一部分,个人几乎没花什么钱。“以前疼得站不住,现在可以下地干活了,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她说。

  “没有全民健康,谈何全民小康?”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明会说,我市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同时,还集纳资源,形成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为基础,医疗救助、扶贫基金为补充的健康扶贫保障体系,使贫困人口就医自付比例控制在10%左右,政策惠及71.35万人次,全市因病致贫返贫户比建档立卡时减少14.84万户,降低85.24%。

  成效明显,但眼下正是关键阶段,绷紧的弦哪敢松?最新数据显示,全市13.9万未脱贫人口中,因病致贫返贫户占了一半还多,健康扶贫的任务依然不轻。

  怎么办?迎难而上!

  “市里对‘基本医疗有保障’特别重视。”黄明会介绍,今年以来已投入2亿元设立健康扶贫医疗基金,安排1.9亿元购买精准脱贫保险,实现贫困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全覆盖;严格执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和“一站式”结算,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病种增加到30种,推进分级诊疗,区县域内就诊率达90%;加强区县医院能力建设和全科医生、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和合格村医全覆盖。

  下一步,全市卫生健康部门将继续摸清底数、动态管理,加强多重保障制度衔接,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进14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确保高质量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

  聚焦住房

  决不让老百姓住危房

  “住新房感恩共产党,好日子不忘政府帮。”9月13日,从工棚搬进新房的垫江县五洞镇卧龙村贫困户刘庆站在小雨里,一字一顿地把新房大门上的对联念给记者听。“前几天下了场大雨,我这房子都‘滴水不漏’。”他说,“我是打心眼儿里感谢党和政府。”

  因家人患病而致贫的刘庆,以前住的房子堂屋一侧土墙倾斜,墙壁裂缝最宽的有10多厘米,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他一直想修却有心无力。

  我市将“住房清零”纳入脱贫攻坚重大专项行动之一,严守“住房建设面积不超标、建房不大额负债”两条红线,同步推进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后续扶持,刘庆的新房梦成真了。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安全既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广大群众摆脱贫困、迈向小康的关键一步。山城重庆,秦巴、武陵两大山脉横亘,“一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是不少贫困区县的真实写照。前些年,许多群众还住在三四十年前建造的土坯房里,每逢连阴雨,人身财产安全都受到严重威胁。

  “决不能让老百姓住在危房里。”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书记、主任乔明佳表示,今年以来,我市确定了“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的目标,投入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6.8亿元,对农村危房进行全面鉴定并挂牌公示,做到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且有意愿改造的贫困户“应改尽改”。

  住上新房,“村”暖花开。危房改造不仅聚了民心,也有力改善了人居环境。南川区白沙镇井泉安置点,苍松翠竹掩映着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巴渝民居,素净平整的墙面,堂屋外面花映阶前、院子墙头藤蔓攀爬……提起危房改造,贫困户余长兰笑得合不拢嘴:“这新房盖得巴适、住得安逸。”

  强化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绩效导向,使我市在“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方面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截至10月15日,5155条问题已解决5076条,完成率98.47%,剩下未解决的问题也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部销号。

  “舟至中流不进则退,唯奋楫者方能前行。”市扶贫办主任刘贵忠表示,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起来困难较大,更需要毕其功于一役,让“两不愁”真不愁,让“三保障”真保障,让“脱真贫”不打折扣。本报记者 颜安

责任编辑:黄兆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