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底 重庆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立案2079件

2019-01-17 来源:重庆商报

  我市检察机关敢于“亮剑” 截至去年底公益诉讼立案2079件

  去年来,我市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案件数量明显增多。全市检察机关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严重侵害公益行为,敢于依法提起公益诉讼。截至2018年12月,全市检察机关共履职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541件,立案2079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立案1974件。

  成绩背后,除了全市检察机关的努力,也有市人大代表的付出。在去年的市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唐波提出了《关于推动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工作的建议》。一年来,曾经在公益诉讼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正在逐渐改变。

  公益诉讼中调查取证较困难

  经过前期的调研,唐波发现,我市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件线索系“履职中发现”,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检察机关案件线索摸排面窄,由其履职发现的案件线索很少。

  同时,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调查取证较困难。由于一些重大的环境污染案件在案发时,污染程度的证据与事后污染调查的环境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水污染、大气污染这类案件的取证和证据固定困难。如大型化工企业因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被群众多次举报,环保部门也给予处罚,但该企业间断性排放污染物,不易取证。

  唐波认为,公益诉讼的程序性规定不明确,诉前程序操作规定不明晰。如前置程序规定的符合提起公益诉讼的机关或组织管辖地域界定不清。公益诉讼的启动标准仍然不明确,如环境污染要达到何种程度,造成多大损失才构成“可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缺乏鉴定。一些具体操作规则有待明确,存在鉴定难、鉴定费用高等方面。

  对于上述困难和问题,唐波建议,市检察院应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的通知》精神,克服体制、机制障碍,针对公益诉讼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判,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指导辖区内各级检察机关做好公益诉讼案件工作。

  集中统一甄别案件线索

  该建议交办市检察院单独办理。2018年5月9日,该院回复唐波称,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的通知》,部分区县党委、政府、人大出台加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或决定,召集有关单位和部门召开专题联席会议,动员部署推进公益诉讼工作。

  同时,把完善制度机制作为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重要保障,明确线索集中统一管理,明确诉前检察建议上级院审批,明确提起公益诉讼案件三级院把关审定等。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的同时,注重与审判机关、行政机关及公益组织的协作配合。市检察院与市环保局、市国土局、市食药监局就联合会签三个协作意见达成共识。

  市检察院组织召开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评估会,集中统一甄别案件线索,从中确定5件重点挂牌督办案件,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并部署开展“公益诉讼攻坚月”活动,实现了诉前程序案件全覆盖和提起公益诉讼案件零的突破。

  数据显示,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全市检察机关共履职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541件,立案2079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立案1974件,占95%;民事公益诉讼立案105件,占5%。办理诉前程序案件1962件,其中发出行政公益诉前检察建议1899件,占96.8%;发出民事诉前公告63件,占3.2%。相关行政机关采纳检察建议纠正违法或履行职责1579件,未满回复期276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36件。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首席记者 李析力

责任编辑:黄兆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