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6天

2019-01-10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近日,记者从重庆两江新区环保分局获悉,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6天,提前达到《两江新区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中到2020年空气质量达300天的要求,PM2.5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临近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PM2.5二级浓度限值的35微克/立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自2013年国家实施新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以来,两江新区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面取得的最好成绩。

  此外,两江新区御临河国控断面水质主要指标基本达到Ⅱ类水质要求,盘溪河、肖家河、跳墩河3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新区水环境安全保持稳定;土壤、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两江新区环保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两江新区按照‘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的工作部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抓好水体整治、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声环境质量改善、绿化品质提升等民生实事,有效解决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区域环境质量得到稳步改善。”

  重拳出击 打赢蓝天保卫战

  为全力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两江新区建立了扬尘在线监控系统,对20个重点工地和道路的扬尘污染行为实现实时监管、自动识别、自动报警,使污染行为得到及时处置,并且,推行“智慧工地”,对400余个工地环境保护、安全文明施工等环节进行实时监督,并将数据传至建设部门,实现远程监管。与此同时,实行严苛考核办法,执行“以克论净”考核,对主次干道1平方米内灰尘进行称重考核,小于5克视为合格,进一步推动道路精细化管理。

  今年以来,两江新区还强化巡查,全区上下共开展巡查3000余次,查处违章车辆476台、违章工地96个、约谈责任人单位85余家、罚款260余万元。

  此外,强化臭氧应对也是两江新区的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抓手之一。在加强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方面,截止目前,巩固56家工业企业、39家4S店完成VOCs深度治理工作,新增2家工业企业VOCs深度治理,年削减挥发性有机物5300余吨。

  在餐饮油烟治理方面,对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和社会餐饮单位油烟进行治理,将责任压实到相关部门和各街道,严格按照新地方标准开展治理,目前,已完成近200家餐饮单位及机关食堂的餐饮油烟整治任务。

  多措并举 加速生态文明建设

  在水环境方面,两江新区强化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覆盖直管区638k㎡的污水处理厂5个,处理能力23万吨/日,全面落实河长职责,确保御临河国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II类,此外,配合行政区确保后河、黑水滩河等河流满足水域功能要求。今年,盘溪河、跳墩河、肖家河等16条次级河流及23个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IV类,全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与此同时,完成52家重点行业企业信息采集工作和完成5块疑似污染地块调查评估工作,并强化新区工业企业固体废物管理工作,确保新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全年安全处置危废约3.68万吨。

  在巩固现有35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6个“市级安静居住小区”的基础上,两江新区新建10平方公里的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市级安静居住小区”,对122个违法夜间施工行为进行了查处,全区噪声基本可控。为及时处理回复噪声扰民投诉,两江新区以突击检查和持续性昼夜巡查为手段,妥善处置群众反映的突出噪声问题。

  为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2018年完成包括德隅园、碧竹公园在内的13个新建公园项目,3个公园景观提升项目,新增城市绿地约200万平方米

  目前,两江新区区域内已有包括照母山森林公园、白云山公园、白云湖公园、九曲河湿地公园等在内的103个公园,在建公园57个,强力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实现“推窗见绿、开门见景、四季见花”。

  按照绿化系统规划,两江新区将加快推进规划未建绿地建设,到2020年再完成约3700亩规划未建绿地建设任务,全区11457亩规划未建绿地建设全面完成,基本实现规划中的居民出行“300米见绿、7分钟入园”要求,让新区成为“百园之城”。

  强化监管 筑牢绿色防线

  2018年全年,两江新区开展各类专项执法行动14个,检查企业120余家次,双随机抽查企业227家次,督促整改环境问题50余个,对违法行为全部立案查处,实行行政处罚219件,罚款金额1381余万元,无一例因处罚不当引发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此外,两江新区全年受理环境问题投诉6899件,其中热难点投诉案件10余件,处理率、回复率100%,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一批市民反映强烈的环境投诉问题得到解决。

  当前,两江新区正在大力两江新区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两江新区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到2020年,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绿色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共建共享格局基本形成,生态文明体系加快构建成。(刘政宁 罗嘉)


责任编辑:赵晗